联系方式
- 欢迎您联系我们,留下您的建议
- 联系人:吴经理
- 手机:15968855264
- 传真: 0571-63488497
- 邮箱: sales@newstarpaper.cn
时间: 2024-09-29 15:13:35 | 作者: 空气净化器
丁家桥镇地处安徽泾县城西南10公里,面积57.4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人口1.7万人。丁家桥镇是宣纸的原产地域。宋末元初以降,该镇的小岭村曹氏家族世代以宣纸业谋生。清代和民国初年,曹氏宣纸业达到鼎盛阶段。小岭村现有保存完整的古纸槽、数百亩晒滩遗迹和千年古檀树。
改革开放以后,丁家桥镇宣纸产业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截至2019年,丁家桥镇共有宣纸、书画纸企业66家,个体户509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产宣纸500余吨,书画纸(仿宣纸)7000吨。2007年文化部文化发展中心授予丁家桥镇“中国书画家专用宣纸研发基地”称号。2010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丁家桥镇“中国宣纸、书画纸基地” 称号。
1951年,在泾县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分散在小岭各处的宣纸厂家联合组建了“泾县宣纸联营处”,共有股东74人,下设四个生产厂。1954年,在“泾县宣纸联营处”的基础上成立了“公私合营泾县宣纸厂”。1956年后,纸槽陆续全部迁往乌溪。小岭转而专门从事原料生产,供乌溪宣纸厂使用。原本“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的繁荣景象一度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推动了宣纸产业体制的根本转变。丁家桥镇紧抓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依托宣纸原产地域优势,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跨越式大发展,把宣纸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使该镇成为“中国宣纸、书画纸基地”。
丁家桥镇发展宣纸产业有独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当地有漫山遍野的青檀树,为制造宣纸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二是有丰富的适宜制造宣纸的山泉水。三是最重要的是有一批精通宣纸制作流程与工艺的人才。这批人才主要为国营泾县宣纸厂退休的老员工。他们原是丁家桥(主要是小岭及周边地区)人,随纸槽集中而到乌溪的,退休后回到老家。丁家桥镇宣纸产业的大发展正是得益于对这批人才的使用。如曾指导过李元等多家宣纸厂创建的曹人杰(1925-2014)就是乌溪泾县宣纸厂退休人员。
1984年,丁桥乡(1992年更名为丁家桥镇)创办了泾县第一个乡办宣纸厂——泾县金竹坑宣纸厂。金竹坑宣纸厂位于丁桥周村。乡政府投入资金120万元,有15帘槽,职工170余人,年产宣纸能力达100吨。该厂生产的“锦竹牌”“金星”牌宣纸除销往全国各城市外,还远销到日本、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1986年秋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销会上,金竹坑宣纸质量上乘深受青睐,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当场为该厂题写了“中国金竹宣纸”6个大字。
1992年5月,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成立,金竹坑宣纸厂是宣纸集团公司4个紧密层企业之一(其他3个为泾县宣纸二厂、小岭宣纸厂、汪六吉宣纸厂)。1993年泾县金竹坑宣纸厂更名为泾县金星宣纸厂。1985年丁桥乡李元村张水兵等联户创建了村办泾县李元宣纸厂,生产“三星”牌宣纸。该厂创建后,迅速崛起,1986年已吸纳全村所有劳力。到1991年,由建厂初期的4帘槽发展到14帘槽,员工增加到310人。企业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明星企业”。企业领头人张水兵2005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乡镇企业家”称号,并当选为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元村因发展宣纸产业而迅速改变了贫穷面貌,走上了富裕道路。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李元村分三批统一建造了一楼一底的住房,免费提供给全村农民,1990年全村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楼房。同时,村里还创办了李元小学、李元卫生院、敬老院等。并免费为村民安装了电话、自来水,购置了彩色电视机等。这一农村新气象当时被新闻媒体称为“李元现象”。1990年5月,56个国家驻华使节及夫人参观访问了李元村。1997年安徽省省长傅锡寿视察李元村后,题词“昔日贫困的李元,今日幸福的乐园”。
1985年,在张水兵创建李元宣纸厂的同时,朱长清在丁桥乡枫坑创建了村办黄山宣纸厂,周海珍、周必胜在周村创建了村办周家坑宣纸厂,张鑫泉、汪庆华在鹿园创建了村办鹿园宣纸厂。1986年,沈学斌、吴广生等联户创建了生力宣纸厂(后更名红叶宣纸厂),朱升步等联户创建了朱家宣纸厂,姚文明创建了包村宣纸厂(后更名明星宣纸厂),曹建勤创建了紫金楼宣纸厂,张柏春、曹阳明等联户创建了丁渡宣纸厂(后更名乾隆宣纸厂)。此后,各类村办、联户、个体宣纸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办起来,呈方兴未艾之势。
2011年5月,以安徽财经大学教授曹天生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课题组对丁家桥全镇宣纸书画纸厂家逐村逐户进行了田野调查。调查的最终结果为:1984年2011年,丁家桥镇共创办宣纸、书画纸厂285户,平均每年10户。1984年至1996年为起步阶段,每年新增厂家为个位数。1997年后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每年新增厂家为十位数。新增厂家最多的3个年份分别为1998年27户,2011年21户,2001年20户。纸槽帘数共计700余帘,其中专门用于宣纸生产的160余帘。从业人数达6000余人。从纸厂分布情况看,李元村135户,小岭村53户,后山村37户,丁桥村29户,新渡村24户,官庄村7户。全镇形成了“村村有纸厂,户户有纸工”的繁荣局面。
2003年至2018年,泾县共有16户宣纸企业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用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其中丁家桥镇占有9户,分别为:金星宣纸厂、李元宣纸厂、明星宣纸厂、紫金楼宣纸厂、千年古宣宣纸厂、玉泉宣纸厂、曹鸿记纸业有限公司、红叶宣纸厂、恒星宣纸厂。
宣纸注册商标中,千年古宣宣纸有限公司的“图形”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紫金楼宣纸厂的“曹氏”商标、李元宣纸厂的“三星”商标,金星宣纸厂的“金星”商标,恒星纸业有限公司的“恒星”商标、玉泉宣纸厂的“玉泉”商标、曹鸿记纸业有限公司的“曹鸿记”商标等被安徽省工商局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崇星宣纸厂、红叶宣纸厂、小岭国海宣纸厂等十一户企业的宣纸商标被宣城市工商局认定为“宣城市知名商标”。“金星”“明星”“曹氏”牌宣纸曾分别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评为“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纸”。千年古宣宣纸被国家文物总局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玉泉”牌宣纸曾连续两度在全国文博会上获金奖。崇星宣纸厂开发生产的“三丈特宣”2011年6月荣登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丁家桥镇在宣纸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其中紫金楼宣纸厂的曹建勤、玉泉宣纸厂的高玉生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明星宣纸厂的姚忠华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宣纸艺术大师称号,冰星宣纸厂的张炎宝、千年古宣宣纸厂的卢一葵被授予安徽民间工艺师、安徽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称号。
1990年代初,丁家桥在发展宣纸产业的同时,探索研制了一种类宣纸产品——“泾县书画纸”。泾县书画纸以龙须草浆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适量加入檀皮等长纤维。在制纸流程中,捞纸、晒纸、剪纸等工序完全采用宣纸传统工艺进行制作。这种纸的性能与宣纸大多相同,如润墨性相差无几,只是韧性、耐久性不如宣纸。2001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在界定泾县书画纸时称之为“仿宣纸”。由于宣纸原料使用的是檀皮和沙田稻草,原料加工需几十道工序,周期长达一年,龙须草制浆则较为简单,而且是直接从河南、江西、广西等省购进浆板,故泾县书画纸的价格仅为宣纸的1/4左右。这一价格上的优势为泾县书画纸开拓了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泾县书画纸一问世,就受到广大初学书画者和经济条件一般人群的欢迎。市场需求的旺盛,使丁家桥镇书画纸产业迅速兴起,生产厂商纷纷涌现,并呈稳步攀升的强劲态势,还辐射到周边的黄村镇、泾川镇。
2002年,泾县明星宣纸厂从厦门引进喷浆捞纸制作书画纸工艺。这一工艺由电机作动力,通过管道将纸浆转输到纸槽,纸槽上方的管道若干小孔喷射纸浆,一人捞纸,既提高了捞纸速度,又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喷浆捞纸制作书画纸新工艺很快被镇内一些企业采用。2007年,泾县明星宣纸厂首家从河南引进长网造纸机,借鉴1980年代泾县宣纸二厂机械化试制宣纸的技术成果生产书画纸。至2015年,全镇发展到8条机械化书画纸生产线年丁家桥镇书画纸产量已达1500吨,2003年达4000吨,2019年达到7000吨,占全国书画纸市场占有率的70%,成为全国最大的书画纸产业基地。
自1984年丁家桥创办第一家宣纸厂开始,产品均是自产自销,为了开辟市场,丁家桥人走南闯北,足迹遍天下,把宣纸生意做到了天涯海角。初期,丁家桥人手提肩扛,以走千家万户,谈千言万语,涉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推销自己的产品。在拓展销售市场的策略上以文化品位高的大城市为主攻方向,站稳脚跟后再逐步向中小城市延伸。在经营方式上,最初是在城市租用库房,通过进名店,找名人推销产品送货上门。随着快递业务的发展,营业销售人员找到销路后,从家乡通过快递公司直接发货。1995年,明星宣纸厂在北京琉璃厂租用门面开设了明星宣纸专卖店,同年又在天津鼓楼开了专卖店,开创了丁家桥镇宣纸业“家有厂,外有店”的全新经营模式。这一模式把市场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市场反馈灵敏,品种规格适销对路的营销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丁家桥宣纸业内人士纷纷仿效,陆续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店设立销售网点。2005年,丁家桥镇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宣纸书画纸销售网点达119处。到2019年,销售网点已从大城市延伸到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到334处。这些网点以销售宣纸、书画纸为主,也配合经营宣笔、徽墨、歙砚及印泥、笔架、笔洗、毛毡、字帖、画谱等文房用品。有的网点还为客户装裱字画,生产册页、扇面、信笺等宣纸加工品。据不完全统计,丁家桥镇在全国各销售网点的经销人员及行走于各地的营业销售人员总数达1000人以上。
商海中的摸爬滚打,历练了原本土生土长的丁家桥人,造就了一批走南闯北的经商成功人士。他们不仅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而且创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营销公司。其中代表性人物有:北京“汇墨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和平,北京琉璃厂“梓风阁”总经理朱水兵,广州“长堤文化园及荟德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良星,武汉“安徽四宝堂”董事长曹广东,郑州“徽宝轩”董事长丁少明,郑州“徽艺轩”总经理及“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朱志良,重庆渝中区“徽宝堂”总经理丁先明,黑龙江哈尔滨市“徽宣张”总经理张造林,新疆乌鲁木齐“西域一品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春林等。
2010年,丁家桥镇宣纸、书画纸公司开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这是“家有厂,外有店”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2019年,全镇进驻天猫、淘宝等网络高端平台销售宣纸、书画纸的宣纸书画纸企业有100多户,出售的收益达6000万元,其中明星宣纸厂等3户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
2010年,丁家桥镇按照“产业立园、特色立园”的发展趋势,确定在丁家桥镇原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宣纸书画纸特色产业园。产业园包括青弋江南岸的宣纸书画纸生产长廊,北岸的宣纸书画纸加工销售长廊。规划面积2110亩,计划采取政府引导加税收和环保等政策杠杆的方式,逐步把分散在各村的个体宣纸书画纸生产户集中到园区生产和加工,逐步实现集中分户,统一生产加工,统一治污。2010年该规划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安徽省泾县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产业园项目列入省“861”项目。2011至2012年,该产业园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征地170亩,并全部进行了平整,建设园区防洪堤1.4公里,建成南岸园区6米宽水泥路面主干道2公里,并完成自来水主管网的铺设和电网架设。通过招商引资,2012年该产业园入园宣纸书画纸生产及加工公司14家,到2019年增加到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