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48812】贵州丹寨的“文艺范儿”脱贫

时间: 2024-08-07 10:18:00 |   作者: 仿皮纸

产品详情

  8月27日,“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兴武正在“抄纸”。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具有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近年来,丹寨县大力开展非遗人才训练,鼓舞商户开发非遗衍生品,全新的构思规划使传统非遗文明产品更有“文艺范儿”。

  非遗文明在传承、开展的一起,又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大众脱贫增收的重要办法。据不完全统计,丹寨县的古法造纸、银饰、蜡染、刺绣、鸟笼工业从业人员合计1200余人,2017年各项产量总计1.1亿余元。

  王兴武制造的这款纸被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指定为古籍补葺专用纸。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8日,丹寨县的苗族妇女杨而朗正在县城的蜡染研习所进行蜡染创造。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8日,丹寨县的蜡染商铺将当地苗族妇女创造的蜡染进行“实名制”出售。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8日,顾客在丹寨县的蜡染商铺选购立异规划的蜡染服饰。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8日,丹寨县苗族银饰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王国春将刚刚烤好的“景泰蓝银器”取出烤炉。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7日,丹寨县银饰商铺的服务员向记者展现构思工艺品——景泰蓝银器。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8日,王国春的银饰工厂直接带动当地100多人从事银饰出产。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8日,王国春银饰工厂的工人把搪瓷釉料填充到银器外表的银丝纹饰结构中。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8日,王国春银饰工厂的工人把搪瓷釉料填充到银器外表的银丝纹饰结构中。新华网 卢志佳 摄

  王国春创造性地将苗族银饰和景泰蓝工艺结合在一起,制造的著作很受商场欢迎。新华网 卢志佳 摄

  8月28日,丹寨县卡拉村的苗族妇女正在制造“卡拉鸟笼”,当地有120户参加制造鸟笼。新华网 卢志佳 摄